近日,由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共同主办的2025年宋庆龄少年儿童未来科学日暨第二十届宋庆龄少年儿童发明奖颁奖活动在河北雄安新区举行。本届发明奖共有来自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港澳地区及马来西亚、新加坡的5.7万余名青少年积极参赛,4.6万余件作品参评,创历届新高。经评审,获奖作品共计590件,其中发明作品346件(金奖36件、银奖104件、铜奖206件)、人工智能(编程)作品183件(金奖20件、银奖57件、铜奖106件)、创意作品61件。另外,还遴选出优秀科技绘画作品95件进行展览。
在这场备受瞩目的赛事中,我校机电与信息学院孟晨鑫、苏义博两位同学凭借作品《SmartGuidance——多传感器融合下的老盲一体化智慧拐杖》,荣获发明作品国家级铜奖,展现了创新实力。
该作品的创意源于网络新闻与社会观察。当下,针对老盲人士的专用设备功能单一,独居老人出门遇险无人救助、盲道被杂物车辆占用致出行受阻等问题屡见不鲜。为解决这些难题,在仲济磊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团队精心研发出“智慧拐杖+4G导盲眼镜”一体化助行系统。这一创新成果经过现场公开展示与答辩,凭借其独特的设计和实用价值,赢得评委老师的一致好评。

回顾参赛历程,孟晨鑫和苏义博两位同学和仲济磊老师付出了诸多努力。从灵感的火花在脑海中闪现,到作品的初步构思,再到作品最终成型,一步步走来,凝聚了师生团队无数的心血和智慧。他们认真筹备,对作品进行了无数次调试,反复思考如何提升作品质量,呈现最佳效果。暑假备赛期间,两位同学和仲老师一起,一遍又一遍的精心打磨作品。面对专家的提问和观展观众的好奇,两位同学淡定从容,侃侃而谈,不仅发明创新能力得到锻炼,临场发挥的胆量也得到磨练。比赛期间,通过与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同龄人交流,他们不仅收获了友谊,更看到同龄人雕琢作品的坚韧精神,深受触动。值得一提的是,该创新作品紧密结合所学专业,为老年人智慧养老贡献一份力量,这份收获与肯定,让他们深刻认识到专业知识的重要性,更坚定了他们热爱专业、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学习和创新,为社会创造更多价值的信心和决心。
近年来,学校创新氛围日益浓厚,不仅高度重视学生科技创新素养的培养,更是在平时教学的点点滴滴、校园的一草一木中提升学生审美素养,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育浸润行动激发学生创新活力。在第四届江苏省发明协会少年儿童发明奖评选活动暨第二十届宋庆龄少年儿童发明奖评比活动中,我校环境与设计学院艺术教研室吴宇辰、袁莹、朱育军、杨山、张燕、吴方等老师精心指导学生参赛,学生作品荣获科技绘画金奖2项、银奖5项、铜奖2项、优秀奖5项,在去年1金1银6铜4项优秀奖的基础上取得了新的突破。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学校积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青少年工作和科学普及重要论述精神,构筑科创实践新领地,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生动缩影。展望未来,学校将继续秉持“全面发展”育人理念,以“启梦”众创空间等平台为重要支点,不断深化专创、团创、社创、赛创“四创融合”,进一步激发师生的创新潜能和实践热情,在科学教育与艺术熏陶融合并进的道路上不断探索,为培养更多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奠定基础!